馬崗漁港是臺灣最東邊的漁村,港口北側是一片寬廣的海蝕平臺,有長寬各約百餘公尺的潮間帶,後山上有著名的三貂角燈塔,走進這純樸的漁港馬上就被樸實的石頭厝所吸引。東北角有很多地方有咕老石屋,除了鼻頭角以外,卯澳、馬崗也都有保存完好的石屋,30多歲的我曾經瘋狂海釣活動,馬崗空軍溝是我常來釣黑毛的地方,就因空軍溝黑毛較有漁獲,對於馬崗環境特別熟悉。後來,因家入擔心瘋狗浪危險性,釣了二年也就收竿,免得家人擔心。自從迷上拍照,走過東北角馬崗,對於咕老石屋印象深刻,每每拍攝晨昏彩景,也都沒在轉進馬崗。
最近都早睡早起,三貂角燈塔被政府的重新包裝下,很久沒去,就往三貂角燈塔出發,拍後回程,路過三貂角碉堡,發現昔日班哨改建的觀景台,停好車,拍攝這富有地中海異國風味碉堡,這也附設洗手間,看了太陽還算不錯的日出的點,下次再來日出前一小時,拍攝超夢幻藍色希臘風格。
隔了一天,天未亮四點就到達碉堡,在前一天就落實好今天早晨拍日出的方向和拍攝點。已近黎明時刻,趕快再曝一下冷色調的異國風味碉堡。雲層有點厚,隨著東方大白,在光線照入的瞬間,逐漸的被喚醒大海,這時候的光線更柔和,色彩也更有戲劇性,我們還是盡量拍攝出比較潔淨的畫面來,交換中焦鏡頭,礁石能呈現出更為豐富的細節。
晨光過後,接著拍攝馬崗咕老石屋,馬崗漁港是早年炸石挖灘闢建而成村民將石頭堆砌成具特色與厚重質感的石屋,不齊整地蓋著十餘座房子,有的是石屋,有些是水泥屋,此地遊客十分稀少,可自在穿梭漁村巷弄間拍拍貓。馬崗港的漁船多至龜山島及三貂灣漁場作業,屬於沿近海漁業,基本上拍攝漁港影像記錄。而裡頭包含很多人文風情、地景環境及當地文化,這才體認到紀實攝影中影像的珍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