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頂車站並沒有車站主建築,一般我走西濱海公路到崎頂海水浴場左轉由後站進去,這兒沒有站務人員,不需買月台票,火車更沒有來往的人潮,只有靜悄悄的月台,各人感受媲美三義舊車站、同時保存著時光清幽的味道,
可以自由進出參觀拍攝各式各樣的台灣火車。位於崎頂車站旁邊的崎頂子母隧道,前往隧道步道先來到老衢觀景台,可倚欄杆眺望俯視「崎頂車站」
海天一線,黃昏到這裡看夕陽是不錯的景觀點。沿著觀景台走下木棧道,可見圍籬相隔鐵道,鐵路旁的小徑前進,幽靜的樹林濃密的枝葉,和煦的陽光,讓幽靜的森林帶來了溫暖的氣息,像走進了綠色時光隧道,我喜歡這樣的氛圍。樹林遠遠地可見子母隧道,搜尋檔案中崎頂一號隧道長約130.78公尺,二號隧道長約67.48公尺,寬度近8公尺,兩座隧道相距約50公尺,一長一短,故有「子母隧道」之稱;雙軌隧道之設計,是當年繼基隆竹仔嶺隧道、六堵隧道(現七堵上行隧道)之後,少有的雙線鐵路隧道,也是苗栗縣唯一的鐵路雙線子母舊隧道。民國64年起台鐵推動鐵路電氣化工程,崎頂一、二號隧道因不利電氣化工程,基於行車安全考量將路線西移,隧道遂廢棄不用。民國94年6月24日公告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竹南鎮公所整理隧道周邊環境,打造成崎頂隧道文化公園,景象煥然一新,吸引鐵道迷、攝影家來此捕捉舊鐵道的風情。
走進隧道是雙線隧道很寬,隧道距離也不長,不會覺得很暗,洞內涼風徐徐十分舒服。日本時代的隧道主體與內襯水泥磚、紅磚,保存完整。陰雨天拍攝洞內、洞外、已是高反差,陽光斜射洞內明喑形成更大的高反差。腳架是一定要上的,分級曝光,才能顯現紅磚影像。人像剪影是一個常見的攝影主題,它是利用逆光的原理,洞口安排人物以跳躍來表現出人像的肢體、強烈地衝擊觀賞者的視覺,並且讓觀賞者的注意力全神貫注在拍攝主體的形體輪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