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中央山脈盡處台地最南端鵝鸞鼻燈塔,為台灣尾的代表,也是台灣八景之一,走入豔陽下的園區感受出南國風光,多條步道通往種熱帶海岸林風景區,其海岸邊則有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為主的美麗海岸,豔陽下漫步園區,能遮陽的地方是少之又少在大太陽下,請做好防曬裝備,礦泉水是一定要帶的。環台每座燈塔都漆成白色的塔身襯著純淨的藍天,遠遠地便可以看見高聳的白色燈塔,看似相同,但其實每座都有不同的面貌,鵝鸞鼻燈塔為台灣最雄偉的一座,並有「東亞之光」的榮稱,已被列為史蹟保存區。
鵝鸞鼻燈塔照片為中午兩點拍攝,攝影同好總認為中午的光線太過硬調,以下午的光線以日落時為最佳,其實這是老舊的觀念,因為在日落前有許多很好的拍攝時光。
中午二點過後,太陽就慢慢地西下了,此時有燈塔內許多建築從側面拍攝各種被攝物的角度,這樣拍攝出的照片會有立体感喔!
數位相機為在拍之前能預視,拍完後又可馬上觀看成果,對於學習上有很大的幫助。到了燈塔所見,幾乎是人手一機,大部份的人都是拿著消費型數位相機在拍照留念,
聰明的傻瓜相機有些沒有光圈快門可以選擇 不過可以利用選擇模式 ,強制閃光或是強制不閃光
補足他的缺點,在拍攝藍天下的白色燈塔,因為燈塔非常明亮,可使天空的曝光量相對降低,週邊陰暗部儘失細節,您可將小DC稍壓下角度試拍,測光暗部及亮部交界之處,在半按快門後構好圖按下快門。電腦運算可改善較正確曝光。最重要順光或拍攝,都能拍出美美的照片,逆光拍攝打開閃燈囉!對於終於原味傳統相機同好,對於使用數位影像,卻不明白到底是如何拍出這些照片。都是亂槍打鳥,矇到的成份居多。筆者態度認為要再好的底片機,數位機,都只是工具而已,對於光線的運用和構圖美學,才是真正攝影人的心態。這有點像早期音響傳統LP與數位CD無謂之爭,真空管搭配老唱片那種直刻聲音,真是令人回味!CD的方便性及數位科技的進步是無法擋,SACD三度空間音響效果搭配上XRCD錄音也只能讓原音更重現。然而大師級拍出在好的照片也無法跟人類雙眼比,相機只是器材,最重要的還是攝影者自己的內心世界,什麼手法都好,拍得出自己想要的感覺最重要,佔多數使用惾瓜數位相機朋友,一樣可拍出令人感動的照片!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舉辦大型活動或假日塞車這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提早出門晚點回程避開車潮囉!
1、台17線(即濱海公路)→行經小港→林園→東港→林邊→水底寮→枋寮→風港→車城→恆春→墾丁→鵝鑾鼻
2、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於林邊交流道下往墾丁方向→台17線(即濱海公路),經水底寮後轉入台1線,過楓港接台26線經恆春至墾丁,即可到達鵝鑾鼻公園。
3、由屏東行台1線,過楓港接台26線經恆春至墾丁,即可到達鵝鑾鼻公園。
4、由台東行台9線,經達仁,過楓港接台26線經恆春至墾丁,即可到達鵝鑾鼻公園。
大眾運輸:
從高雄火車站搭乘中南客運、高雄客運往鵝鑾鼻的班車即可抵達。
拍攝難易度★★午後拍攝側面拍攝各種被攝物的角度,小CD一樣拍出美美的藍與白風情。
行程豐富度★★★★燈塔建築可看性高,宛如南國熱帶海岸林風景。
交通方便度★★★★☆知名風景區交通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