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盤嶼

首頁

虎井嶼 奎壁山 白沙 澎南 西嶼 二崁古厝 吉貝嶼 七美 澎湖馬公

桶盤嶼距離馬公本島約6海浬,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玄武岩因風化差異侵蝕的作用,形成蜂巢狀的孔洞,當地人稱為「貓公石」,曾為雅石愛好者的最愛,現已明令禁採。 桶盤全由玄武岩紋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抱而成,柱狀節理之盛,尤居澎湖之最。玄武岩石柱形成的陡峭海崖。但因颱風肆虐,玄武岩石柱有幾處已坍方。每一岩柱高約20公尺,寬約1.5公尺,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所以有海上黃石公園的美譽,台灣也正積極的向聯合國申請將桶盤玄武岩列為世界遺產南海四島一般來說,其實指的就是馬公本島以南的有人島“桶盤”“虎井”“望安”“七美”等四座,最常被規劃在同一條離島旅游動在線,也最爲一般的遊客所熟知。南海四島,島島風情不同景致各異其趣,而其中素有“澎湖黄石公園”美譽的桶盤,便是以壯闊的柱狀玄武岩美景名陽國際。
四周都是柱狀且有排理整齊的玄武岩環繞,其秀麗的石景,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上,有玄武岩熔漿湧出而成的同心圓孔洞即人稱的「蓮花台」。俗稱「貓公石」的蜂巢狀玄武岩也替景觀增色不少。碼頭附近的福海宮,是所有澎湖離島中香火最盛的廟宇,主要供奉溫府王爺。另外,附近海底有一大片珊瑚林,是潛水的天堂。
若是喜歡攝影,最好是退潮時去,又是下午蒞臨,不會失望。因爲石柱群在西面,下午陽光照射較佳,退潮時候視野寬廣,活動空間大,又可拍攝倒影。鐵含量高的赤色玄武岩,碧綠的仙人掌,配上深黝的海蝕崖步道,色彩之豔麗,可以用想像。基本上我們碰到東北季風影響,海面又是漲潮,時間季節不對,2016年暑期五天四夜行,又走了一趟,澎管處公告因受自然風化及卡玫基、鳳凰颱風豪雨影響,桶盤嶼地質公園部份玄武岩區地質鬆軟,隨時有落石危險,為確保遊客安全,禁止遊客進入。
在安排上就不納入桶盤嶼,從七美回程馬公會經過桶盤嶼,遊艇都會近身桶盤嶼停留,讓遊客拍照,我用超廣角鏡頭,也就懶的換鏡頭,我叫老婆拍的,她用旅遊鏡拍攝(圖上)。
2015/3/24澎管處辦理踩線之旅,這三天二夜來到澎湖,也因東北季風影響,海面風浪太大,整個安排行程都打亂了,計劃中夜宿七美一晚,也就取消,只能等上風浪較小,附近小島踩線。
一天走過的小島、吉貝嶼、虎井嶼、桶盤嶼 ,船行船班駛進了來到虎井嶼港口,遠遠地就可見整座山成排橫狀節理的玄武岩,氣勢狀觀呀~也因天空不作美, 踩線一夥達人團隊,走走拍拍,走上成排玄武岩,這三天,雖天空不作美! 陰沉沉,霧濛濛,不時還有雨點飄落。大多數人都喜歡陽光明媚、天空碧藍的晴天去拍照,這種天氣總是被稱爲攝影的理想天氣。其實,陰天也有攝影的樂趣,多雲的天氣,柔和的光線同樣能創造出一幅幅令人愉悅、富有效果的畫面影像。陰天天空總灰濛蒙一片,所以構圖時可以儘量避免天空在畫面中佔較大面積。儘可能充分利用地面上的景物替代灰暗天空。雖然陰天時沒有強烈的光影效果,但對於色彩的還原卻十分準確,構圖時應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去表達。
走在山坡公路到快山頂前,拍攝玄武岩像型岩時,發現二個潮溼的洞穴,洞穴裡很潮濕,時而還會有水滴從岩壁上滴落,洞穴出现一些特殊蕨類植物,最奇特的是,顏色有綠、有紅、有粉、有紫、滿滿遍佈整個洞穴,也不知植物叫什麼,這五彩繽紛色澤,感受到好豐富的畫面呀~在虎井嶼停留時間只有一小時,三腳架也都沒帶,只好用手持,開大光圈,開高ISO來拍,糊到化不開的淺景深,只好加滅賞圖了。
詳見澎湖縣公共車船處交通船時刻表

 

Copyright (c) 2015福爾摩沙•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